首次!北京专家来应城送健康“福音”
第二,欧洲少数企业自身存在生产成本过高,技术创新不足,市场拓展和公司管理等内部原因,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,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的必然结果。
现在的无锡尚德真是问题缠身8月23日,在施正荣正式辞任无锡尚德首席执行官一周后,就有媒体报道称,尚德电力或将与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国有企业进行合作,来缓解公司出现的财务困境,而合作方有可能是无锡市国资委旗下的无锡市国联发展(集团)有限公司。
一家太阳能企业在高管告诉记者,前几年的光伏产业扩产,造成了产能严重过剩,产品价格下降。政府能用的招,其实基本都已用了,如土地价格,税收优惠等。受影响比较大的是欧洲市场;美国市场今年会有不错的增长;至于日本市场,今年可能实现翻番。在张建敏看来,企业已经在做很多的调整。至于具体细节,不便透露。
申银万国海外研究部分析师余文俊表示,2012年尚德至少得赚16亿美元,才能还清明年3月(将要到期)的债务,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重压之下,8月15日无锡尚德官网发布公告,尚德创始人、原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将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,改由公司原首席财务官(CFO)金纬接任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。二是要建立牢固的上下游关系,现在很多光伏企业经常毁约,失去市场信誉。
市场是有限的,市场不是无限的。企业可选择的余地很多,这些都比破产要付出的代价小很多。最后,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,大企业大不起来,小企业也小不下去。CEI:光伏行业的转机何时出现?李俊峰:整合完成时。
CEI:让市场自身来选择?李俊峰:是的。CEI: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李俊峰:毫无疑问是产能过剩,而且是严重过剩。
而此刻寄望于政府出面救市,是讳疾忌医。CEI:如果出现倒闭潮,会有那些结果?李俊峰:将会出现三种情况。其次,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,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,进而迫使厂家大量恐慌性抛售光伏产品。如果行情不好,或选择裁员,或选择停产。
并且由此带来国际贸易摩擦,要是企业的日子过得好,何必如此?中国的企业都想做行业第一,如果没有市场约束就会无限制地扩张下去。金融救不了光伏产业,只有光伏产业和光伏企业家们自己救自己。这个陷阱在数年前已被预言,且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预警。能留下来的企业,一是需要不断创新,先进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
他表示,对于个别企业的处境和行为不便发表看法,但中国光伏行业目前患上的是通病和重症,将病因归咎于国际贸易壁垒无济于事。而此刻寄望于政府出面救市,是讳疾忌医。
企业可选择的余地很多,这些都比破产要付出的代价小很多。核心问题在光伏企业自身。
CEI:对体量无限大的追逐导致的必然结果?李俊峰:不是市场出了问题,也不是政府出了问题,是企业自身出了问题。市场是有限的,市场不是无限的。如今,这个陷阱还看不见底。现在看来,这只是一个陷阱。现在应该响应国务院的号召,自觉地去限制产能的快速发展。CEI:那么,很多企业可能会就此倒下?李俊峰:总要有人为错误埋单。
我想问:解决了融资问题,是不是还要继续扩大产能?产能扩大得会更快?这不是火上浇油吗?所以我不赞成政府放松警惕,给企业输血。但在欧美国家,企业破产重组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李俊峰:当然我反对这种以贸易保护为目的的行为,但也不赞成中国与欧美就此展开贸易战,因为没有意义。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企业界的自律,而不是期望有更多的政策来救市。
能留下来的企业,一是需要不断创新,先进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。其次,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,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,进而迫使厂家大量恐慌性抛售光伏产品。
CEI:但目前的市场似乎对中国企业并不公平,尤其是美欧发起的双反所制造的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影响很大。在这个时候很多企业家说,希望政府出来能帮助解决融资问题。CEI:如果出现倒闭潮,会有那些结果?李俊峰:将会出现三种情况。CEI:让市场自身来选择?李俊峰:是的。
我们现在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。三是企业需要多元化经营,分散风险,而不是仅从事光伏整个产业链的各环节。
这个陷阱在数年前已被预言,且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预警。国内光伏行业用了三到五年的时间走了国外十年的路,这使得今后的十年无路可走。
2007年我们开会的时候就发出过预警,盲目的扩张已经成了一个现实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、国家气候中心主任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告诉《中国经济和信息化》(下简称CEI):光伏企业唯有自救,别无他路。
比如我们的银行,尤其是国开行,在这些年光伏行业的盲目扩张中,它是罪魁祸首之一。企业不观察市场需求盲目扩张,才是问题所在。CEI:政府该出来救市吗?李俊峰:政府怎么救?首先,我还要再澄清一下,目前光伏产业呈现的发展困境,不是政策造成的,是我们的企业家和金融推手共同造成的。还会造成产业链中断,好多上游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。
最后,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,大企业大不起来,小企业也小不下去。光伏行业的特性是,只有技术高、效率高、成本低的企业才有生存空间,而大多数小企业往往成本高、技术水平低、效率低。
CEI:那光伏企业现在应该做什么?李俊峰:现在正是行业整合和重新洗牌的好时机。如果行情不好,或选择裁员,或选择停产。
CEI: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李俊峰:毫无疑问是产能过剩,而且是严重过剩。比如中国一些知名的晶硅制造企业都在苦苦挣扎,国际上一些企业为此破产。